家里事情慢慢解决了,恰好发现这几年来市面上***们开始说历法出自术数、易学创造历法了,果然我们圈子神棍占了9成9。并不是说术数爱好者为神棍,而是学了个算命算卦就满地图碰瓷其他学科的为神棍
这些人已经开始鼓吹:历法出自术数,易学创造历法了。
鉴于这个圈子都喜欢把术数和易学混为一谈,那么我们也一起都说下(虽然大部分内容以前都说过)
先用一个例子否定这个所谓的易学创造历法的说法。我们已经知道了***阳数是69,***阳生五行(这个概念其实是宋易真正明确的,汉易在生成数辩证时更多的支持五行生数***阳成数,这里就不多说了)
看下为什么阳9***6
乾卦初爻天正起子,十一月黄钟数也,阳九者。坤卦初爻十二律之二,六月林钟数也,***六者补遗:乾,九四也,辰在鹑首。坤,初六也,辰在鹑火。乾知太始,坤化作物。黄钟天统九寸,林钟地统六寸在汉书律历志中从另一个角度也解释过乾阳9坤***6的来源,同样涉及到乐律(公众号里有),乐律这个东西在古代有非常多的作用。西汉孟喜易、京房易都是在历法进一步发展的情况下引入进来完善自己易学体系的。恰恰是历法影响了易学的发展,而易学影响不到历法。六十四卦六日整分转变为六日七分就是最明确的例子!
我们这个圈子“***们”特别喜欢说玄之又玄,碰到诸如***阳69的基础问题,不是说假大空就是说这个那个失传了。。
然而九成九“***们”以为失传的东西,或者不知道理论依据的东西从来就没有失传,只是“***们”真的就没真正看过相关文献和历史书,可能是不知道有这些史料文献,也可能是不愿意去了解,因为术数这个东西一旦不玄了,他们还能是“***”么?一旦术数和我们其他学科一样了,他们竞争的过全国十几亿人么?所以必须保持神秘,让术数成为小众圈子的敛财方法
之后再明白术数和数术的区别
术数指谶纬术数之流,目前一般都是指算命算卦风水面相占星等技术
术数把历、律的数***用作为基本理论依据,以易为核心思想进行占测、风水等封建迷信活动。古代的历算家和易学家一般都不怎么看得上。
当然诸如钦天监的漏刻科是执掌术数的官方机构,也确实会用术数,但是这些人同时精通天文历算!宋代天文官甚至会用大六壬硬刚天气预报功能,日本的***阳寮也是如此!
那么术数是怎么把历法、乐律的数学计算作为理论依据的,举个我们以前解释过的六爻纳甲的例子
以六爻纳甲为例子,它根据乐律学三分损益法的计算以及旋相为宫的目的(实际不能),同时规范了上不能过浊黄钟下不能过清黄钟。然后我们把乐律和天文历法相结合
十一月黄钟81 以上生下皆三生二得到林钟。六月林钟54 以下生上皆三生四得到太蔟。一月太蔟72 以上生下皆三生二得到南吕。八月南吕48 以下生上皆三生四得到姑洗。三月姑洗64 以上生下皆三生二得到应钟。十月应钟43 以下生上皆三生四得到蕤宾。五月蕤宾57 以上生下皆三生二得到38 ,由于38低于清黄钟40/5因此蕤宾不能以上生下,而只能继续以下生上,蕤宾重上法就是五月蕤宾57 继续以下生上皆三生四得到大吕。十二月大吕76 以上生下皆三生二得到夷则七月夷则50 以下生上皆三生四得到夹钟二月夹钟67 以上生下皆三生二得到无射九月无射45 以下生上皆三生四得到中吕四月中吕60 极不生这个生律法也叫作隔八生律按照这个规律“隔八生律”法再以乐纬的标准让六子卦第一卦震卦的纳甲从庚子起始,乾坤的纳甲以天左旋地右动的模型进行纳甲(很多人无法理解乾震卦还是子起,但是坤巽卦不同,原因就是京房强调地右动),这就是乾坤生六子的纳甲,天干地支都隔八来生。
其中六爻之所以重地支是因为地支同时匹配了乐律和节气规律:
以甲子乙丑黄钟商开始按照同类娶妻隔八生子的生律法给六十花甲纳音(纳音五行比如海中金的金这些五行都是六十花甲纳音之后五音的五行,比如商就是金,宫就是土诸如此类),并将其按照经卦上下卦的初爻,也就是重卦初爻和四爻按照上述内容进行纳节气(以六十花甲纳音匹配的宫音为标准)。这就是六爻纳甲的框架,以此为框架之后才有之后世爻应爻、月卦身、世卦身、用神等等用于占卜吉凶或者定应期的封建迷信手段。因为每一个爻都被赋予了意义,每一个上卦和下卦都被赋予了意义。排列完之后会发现六十花甲的宫音恰好是八宫六十四卦的初、四爻纳甲,此时节气入卦。上述内容在汉书律历志中写到京易卦气六十律部分时提及。
数术则不同!数术是古代应用数学方法的学科总称,它的内容包含天文、历法、五行、***阳、预测、乐律、易学、算术等内容。实际上七略数术略确实包含了天文、历谱二者!
但首先这是六略三十八类的笼统分法,属于非常粗糙的分法,其次术数和数术并不一样,最后更不是天文、历法出自术数。而是七略的分法将天文、历谱和术数统一归类于数术这一类中!
反过来在四库全书中用的是术数,就非常明确的把子部术数类和天文算法类区分开来。数术是一个大类,术数是一个小类!
能说出历法出自术数、易学创造历法只能说骗人骗己到一定程度
是不是历法出自术数,易学创造历法这种说法,我觉得没什么争议
史记历书:黄帝考定星历,建立五行,起消息,正闰余汉书艺文志:历谱者,序四时之位,正分至之节,会日月五星之辰,以考寒暑杀生之实,故圣王必正历数 ,以定三统服色之制,又以探知五星日月之会。凶恶之患,吉隆之喜,其术皆出焉。此圣人知命之术也,非天下之至材,其孰与焉!这是现在我们玩的梅花易数、六爻纳甲、子平八字、紫微斗数、三合水法、九星水法、奇门遁甲之流能碰瓷的?哪个***用易学可以创造个历法看看?就说几个简单的,哪位***能用易学算出太阳回归年、朔望月、日月食、闰余、日平行度、月平行度等等数据具体数字的?
能说出历法出自术数、易学创造历法这种话恰恰说明了我们这个圈子的门槛真的比较低,鱼龙混杂
再看易学,其实四库全书的分类比较标准,两派六宗。义理派阐述思想,但依然是“推天道以明人事”期望于修德禳之,认为孝能格天,冤能感天,德能动天,而其他的诸如术数易、象数易、谶纬易、图书易等等在清朝尽归两派六宗的象数易
以宋易为界限,汉易延伸的术数是“通神明,顺性命”之法,而宋易代表人物邵雍开创的实际上是术数里的“算学”(算学还真有通过乐律和易学内容算太阳回归年的,我们以前在声音唱和、万物通数等文章里提到过),谋求的是“经事务,类万物”。这其实正是数书九章中大数者和小数者的区别。
邵雍皇极经世书有一套声音唱和的内容,这个内容本身涉及的地方比较多,其中天声地音的内容翻译起来也很简单,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这里的天声地音还有哪些意义,北宋五子邵雍数学华丽的地方就在于他的数和理严密相扣。
天声十六位,十天干乘以十六位=160,每位十数地音十六位,十二地支乘以十六位=192,每位十二数因此天声160小卦,地声192小卦天以一变四,地以一变四,用之者三,不用者一。天声160减去地数的四分之一48=112,地音192减去天数的四分之一40=152再换个角度
乾兑离震四卦每卦七声共28声,坤艮坎巽四卦,坤音9,艮音12(6),坎音12(6),巽音5共38声。这样乾兑离震四卦每卦七声,一卦有四小卦,则十六小卦共112声。地音坤9*4+艮12*4+坎12*4+巽5*4=152音。所谓唱和在这里就是相乘
112声乘以152音=17024邵雍易是两年作一年计算。天地十六位,取其一。17024/16=1064。一日12时辰,一个月360辰,一年4320辰。1064/4320=0/2462962963。这就是用声音唱和紧密和卦爻、虚拟天地模型和历法结合。邵雍易中的回归年数据就是365/2462962963。
邵雍数学里还有非常繁琐的“置闰”方法对这个数据进一步校正,那个方法就不多说了(我承认是几年没看了,刚看了五分钟一下子没看懂),就说结论,哪怕相比唐代的大衍历来说这个方法得到的结果至少在历法上是落后的。这其实说明的事情很简单,历法不被易学影响,但是历法一直能影响易学发展。
再看易,汉书律历志是明确指出过
《易》曰: 参天两地而倚数。 天之数始于一,终于二十有五。其义纪之以三,故置一得三又二十五分之六,凡二十五置,终天之数,得八十一,以天地五位之合终于十者乘之,为八百一十分,应历一统千五百三十九岁之章数,黄钟之实也。繇此之义,起十二律之周径。地之数始于二,终于三十。其义纪之以两,故置一得二,凡三十置,终地之数,得六十,以地中数六乘之,为三百六十分,当期之日,林钟之实。人者,继天顺地,序气成物,统八卦,调八风,理八政,正八节,谐八音,舞八佾,监八方,被八荒,以终天地之功,故八八六十四。其义极天地之变,以天地五位之合终于十者乘之,为六百四十分,以应六十四卦,大族之实也。——《汉书/律历志》对于古代比较公认的术数大家比如当年的术数之神班固(现代的爱好者相当一部分大概连班固也玩术数都不知道)等人以及诸如宋易的代表人物,邵雍、蔡元定、朱熹、刘牧都很明确不管是象数易、术数易还是术数,其根本的追求是数学,他们认为数学是唯一可以阐述天地造化之微妙的学科!
物生有象,象生有数,乘除推阐,务究造化之源者,是为数学;数学大则可以通神明顺性命,小则可以经事务类万物/换句话说象数易也好术数也罢,都只不过是数学下的一种神秘主义运用手段。
而朱熹之类的易家确实认为义理易的高度更高,单纯的历数补凑而没有上升到义理比较低级
但是这里朱熹认为易的高大上在于,他认为易才能真正做到“天人合一”,而单纯的术数以及造化之源数学虽然可以让你明悟天地万物之微妙,却不能让你“天人合一”。什么是天人合一?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所以宋易掀起的河洛热潮的本质追求是:欲穷数之所以然,妄图以画卦推奇隅,由奇隅推河洛。。河洛的根本争辩不是现在市面上“***们”扯得越来越玄的那套。茫茫多的宋易河洛学内容里其实争的就是两个字:数学。这点奉旨整理宋易的李光地在周易折中里也给出了明确的数学计算内容。
非常让人诧异的是,我们如今非常多自诩为易学***的人,普遍不是没看过周易折中了,是普遍不知道有周易折中这本经典的易学书。
一道简单的历算题
置月平行一十三度三六八七五以每限日行分八百二十分为法乗之又以万约之得数一度零九六二三七五是为每限月平行度。这个数据主要影响了哪些计算结果?
或者改为选择题,上述数据在以下数据中分别参与了哪几项,公式是什么?
损益率、月平行度、迟疾度、盈缩分、气应、闰应、先后数、日平差
这一道非常简单的题大概可以难住所有鼓吹易学创造历法的“***”
易和历法的联系确实有,但绝不是易学创造了历法
汉代孟喜易提出:易本于气,而后人事明之。北宋梦溪笔谈主张用气历,这直接导致了,整个象数易体系和术数体系开始重气历而轻***历!这就是为什么现在那些很多术数爱好者会因为看了几本明清之后甚至现代术数书会开始认为干支历是阳历的原因,因为他们真的不知道古代干支也是完全和***历匹配的,只是重气的原因导致明清之后易和术数都更多的让干支去匹配节气(虽然在纳甲上汉代就用干支和节气匹配了)。由于先入为主的原因,导致很多爱好者默认了干支和节气匹配于是默认了干支历是阳历,实际上干支本身可以匹配阳历也可以匹配***历,它本身并不能说一定是阳历或者一定是***历非常明确的是历法的进步导致了易学发展出了更进一步的象数易并影响了象数易对气数的侧重!
继续以孟喜易举例子,易学如何联系历法
孟喜易的六日七分是每卦六日七分,每日共80分,每80分进一日。那么每卦就是487分,四卦居中,其余六十卦就是60*487=29220,29220/80=365/25。直接和太阳回归年匹配。先有的太阳回归年数据,之后为了让易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所以要将其数字符合回归年数字也因此历算家不少都很看不上易学家和术数家用他们历法的计算结果放进自己的体系胡扯
儒者不知历数,而援助虚理以立说。术士不知历理,而为定法以验天两个讽刺的是儒者和术士,实际上分别讽刺了义理易、象数易和术数家。
作为易学和术数爱好者我说句实在话,我们这个圈子神棍很多,其中初中文化水平(非学历)到处碰瓷XXX出自自己的“***”占据主流,不单单是古代科学和文化,就是现在的天体物理、分子生物学等等也一个劲碰瓷,找到几个数字的共同点就硬吹。这种到处碰瓷的行为有一个国家很适合他们,韩国。
最后说说盲派这个东西以及现在越来越忽悠人的学术数会残疾的说法。这个说法现代是因为小说电影,它的源头和明朝有关系。
洪武二十六年着令、凡天文地理医药卜筮师巫音乐等项***之人、礼部务要备知、以凭取用。在外行术占卜之人、听于本乡。不许越境兴造妖妄等事。凡卜筮者旧有禁。惟瞽目卜筮、及***阳人、凭此生理、许开卦肆因为古代看残疾人可怜,允许他们靠术数去过日子,仅此而已。
缺个图片,随便放本书
免责声明:
1. 《历法、术数、易学》内容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著者或相关公司所有。
2. 若《65667893文库网》收录的文本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