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冷门电影,丧葬题材,胡歌主演。
胡歌饰演的闻善,是一位认真负责的悼词作者,通过他,影片串起了五段不同的人物故事。
影片的英文名叫All Ears。胡歌扮演的闻善虽是写作者,更是倾听者,——主角姓“闻”,怕也是这层寓意吧。
和同样丧葬题材但更火爆、票房和话题度都更抢眼的《人生大事》不同,本片是写实的风格,偏自然主义,有一点纪录片的质感,极为安静。
闻善一直在用心聆听,听他人人生的涟漪,安静的、细弱的、稍不小心便被混淆或掩盖的,倏忽消失很难留存的……世界之大,普通人如尘埃,即使至亲之人,也不一定能解一二。
影片没有激烈的冲突,没有***,甚至没有什么起伏,全是平淡的日常,说是丧葬题材,也没有太多悲伤,更没有哭天抢地的告别。也不像是有意地克制,或刻意地反对“强烈”“激烈”,——人生最激烈的瞬间就应该是“死亡”了,而“死亡”本身又是最大的日常。
所以不用叠加戏剧性、反转性,影片中的寻常、疏离、冷静,就是死亡之后的常态。
“死亡”也不承担家庭和解、自我成长、温暖治愈等等功能,死了就是死了,就这么简单。
这是一个更广阔的真实。
影片的5个故事,也就是5个没出场的逝者。
故事一:万家老大之死
那个曾经在妹妹高考期间整整两周每天为她准备一块冰降温的大哥,那个扇一下蒲扇铜锅火就燃旺的火锅店老板,走了。这些冰和火的记忆,是在闻善与兄妹的聊天过程中发生;而这之前,兄妹之间常有的不理解和小隔阂,大哥的性格“狗”等,掩盖了这些温暖而又蓬勃的细节。
我们就像在听邻居聊天,有一搭没一搭的,大哥存在过的印记就这么被一点点地捞起。
故事二:一位***白领的老父亲之死
黄磊饰演的王先生, 从农村“跨越阶层”成为***白领,老人火化时他匆匆忙忙的脚步,看得出父子关系的疏离。那个告诉孙儿“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老人,那个总凝视着山的老人,那个会把杂志上有儿子的页码都贴上标签的老人……被繁华的城市与忙碌的儿子共同驱赶在了角落里。
闻善与老人孙子的对话,弥补了故事的缺口。影片处理得非常巧妙、克制,但是信息量和情绪又很饱满。
故事三:创业公司CEO的离世
一家创业公司的CEO在融资的关键时刻突发心梗而去世。那个发誓要带大家从地下室搬到楼上阳光充沛处的猝死的创业者,那个操着湘普、说着剁椒的同事、那个逝者生前有问题想不通的时候就会蹬的健身自行车……满满的细节,不着痕迹、不露声色地戳中了都市打工人。
故事四:一位干着律所的活却渴望当一个专业配音员的年轻小伙之死
齐溪饰演的网友看到闻善写的悼词,认为根本没有写出逝者人生中最重要的部分,所以千里相寻。当***揭开,逝者抑郁症急剧恶化的原因正是他热爱的配音事业前途渺茫以及齐溪这群小伙伴的离开,而齐溪短暂离开是因为本职工作的银行要盘账,太忙。
没有对错,梦想就是在天的那一边。
故事5:癌圈网红方阿姨之死
患癌的方阿姨,自我定位为癌圈网红,面对生死仍然谈笑风生。她在活力四射地等待死亡的降临,有着用魔法打败魔法的乐观,活一天就有活一天的精气神。
这中间穿插了一段她隐忍未发的上海之旅,生活中的裂痕或伤痕,不是死亡的必然,而是活着的必然。
这里面涉及兄妹、父子、同事、网友、夫妻等生活中的常见关系。闻善说他的人生一直在无尽的“第二幕”中,永远无法迎来“第三幕”,而他所有为之写悼词的那些人也是。
故事很简约,不给结论,静水流深,水面下是缓缓流淌还是波涛汹涌,各人自悟。
片中还穿插了个饲养员的故事,他穿着大猩猩的套,只是觉得大猩猩孤独,要与它做朋友。这位认真敬业的饲养员,何尝不是自己困于孤独呢?
如果说还有故事,那便是主角闻善。他是主线,也是暗线,串联起了生与死。
这位名校研究生毕业的编剧,为人木讷,不善言谈,独来独往,从光鲜编剧到悼词作者,这其中的落差与转换,可以想象。但从文学造梦人到用文字送人最后一程,他依然有一套自己坚守的逻辑。他写悼词,真诚不糊弄,他要去了解去世的这个人,搜集每个去世者点滴,了解他们与家人、朋友的关系,甚至精细到画出去世者生前人生轨迹线路图。
他不是葬礼的嘉宾,他最大程度地靠近了逝者,却又是逝者不相干的外人;直到最后他带上小白花走进方阿姨的葬礼。
他如此尊重自己干的活,却不敢告诉父母实话。他倾听别人,却自顾不暇、无人问津,只好跟笔下的虚构角色相依为命。
小尹是闻善创作过的一个角色,他甚至没有名字,只有一个姓;然而他有一整个面板的设定。
他又像是闻善的AB面,是我们内心的矛盾与对立。他沦陷于普通与特别、平凡与伟大、现实与虚无、现在和未来的相生相克之中。
接纳自己是个普通人,是个难题,也是个终极命题。而故事中那些普通人的生命,那些残留着的生命余温,让普通和伟大的分界,变得***恍惚。
怎样的人生旅途才算是不虚此行呢?
影片其实没有答案。但来过,活过,爱过,留有一点温暖的痕迹,都算是不虚此行了吧。普通人就普通人,谁还不是普通人呢?
影片没有哀伤与沉重,也不觉悲戚与怆然。一些本来可以催泪或调高的段落,***净利落地舍弃。没有抓人夺目的开始,也没有荡气回肠的结局,一切淡然,来得简单,去得自然。
全片没有给逝者一个镜头,或许活着的每一天才是意义。
好喜欢影片的这种安静和冷静。
免责声明:
1. 《《不虚此行》:如何行走,才算是不虚此行?》内容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著者或相关公司所有。
2. 若《65667893文库网》收录的文本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