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生长曲线测定的基本原理:
当将细菌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每隔一段时间计算细胞数量时,就可以绘制出一个典型的细菌生长曲线,显示细菌随时间的生长情况。它显示了四个不同的增长阶段。
1/ 滞后期:由于细胞对培养条件的生理适应而导致生长缓慢或缺乏生长,或由于初始细胞密度低而导致生长缓慢。
2/ 对数或指数阶段:达到最佳增长率,在此期间,细胞数量在离散时间间隔内成对数增长。
3/ 平台期:细胞的生长(细胞***)和死亡相互平衡,导致细胞数量没有净增加。生长速度的下降通常是由于缺乏营养物质和/或有***废物成分的积累。
4/ 下降或死亡阶段:死亡率超过生长速率,导致活细胞的净损失。
浊度法可用于绘制细菌在肉汤或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曲线。它是用来分析生长趋势的最简单的方法之一,因为它使用分光光度计来***光密度(OD)随时间的变化。换句话说,随着样本中细胞数量的增加,光通过样本的传输就会减少。
材料:
细菌培养(大肠杆菌)、肉汤(Luria Bertani(LB)肉汤、营养肉汤)
玻璃器皿:圆锥形烧瓶、量筒、无菌试管、无菌培养皿试剂:蒸馏水
其他:培养箱、摇***、分光光度计、移液管、***头、无菌环
步骤:
第1天:使用无菌环,将细菌培养环放在琼脂平板上。在37℃下孵育18-24小时。
第2天:从琼脂平板中取出每个菌株的一个菌落,接种到含有10 ml高压灭菌的肉汤培养基的试管中。将试管在37℃下孵育过夜。
第3天:在500 ml无菌锥形烧瓶中取250 ml高压灭菌的肉汤培养基。在上述烧瓶中接种5 ml过夜培养的培养物。测定0小时的OD值。在37℃下培养。每隔30分钟取1 ml培养悬液,用分光光度计取600 nm波长的光密度(OD),直到读数变成静态。或者,每30分钟取1 ml等量的培养悬液,加入50-100µl的甲醛。等实验结束时测定所有等量的培养悬液的光密度。实验结束时,在X轴上绘制以分钟为单位的时间与Y轴上600nm处的光密度图,得到细菌的生长曲线。
版权声明:标注原创仅代表原创编译,本平台不主张对原文的版权。本平台转载仅仅是出于学术交流和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平台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本平台删除。
免责声明:
1. 《干货分享|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原理和方法》内容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著者或相关公司所有。
2. 若《65667893文库网》收录的文本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