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内容 » 伤寒论第350条

伤寒论第350条

时间:2023-06-10 10:46:40  热度:0°C

(白虎证一太阳三十七: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也,白虎汤主之。【350】【辨426】)

先生释文示:“……而胃火未盛,肺津先伤。是以一见渴证,先以白虎凉金泻热,滋水涤烦。膈热肃清,则不至入胃,而致烦热亡***之害矣。白虎证即将来之大承气证,而里热未实,从前之大青龙证,而表寒已解者也。表寒已解,故不用麻黄,里热未实,故不用硝、黄。”

白虎汤证乃手太***燥证[1],亦“阳明承气证之初气也”。白虎汤证,病在肺,而肺合皮毛,皮毛又统归太阳经,将白虎汤证归为太阳经证之篇章,亦在理。

白虎汤证之燥渴,源自相火之刑克,但白虎汤无芍药等清泻相火(营热)之药者,要在“表寒已解”四字。经病之解,一者,在于经热内传,内热蓄积,由内之外熏蒸,毛窍大开,经热外泄,化汗而出,故无须芍药清经热(营热、相火)。二者,病至白虎证,多有已服其他解表药者。正治之法,自汗用桂枝汤;中风而无汗烦躁用大青龙汤。(大青龙汤无芍药清相火,亦因经热随汗外泻之故)至若伤寒而成白虎,必由经热蓄积而成,其时亦必见窍开汗泻,故白虎汤用药径自针对肺之燥热可也。若外寒未解而见燥渴甚盛,或是燥渴甚盛而见唇舌绛红者,用大青龙汤加知母、粳米,或用白虎汤加芍药、丹皮,医者随证化裁可也。

白虎汤的使用要点,一是“表寒已解”。表寒未解,宜加麻黄、苏叶或浮萍、薄荷。二是阳旺之渴。如先生示:“一见渴证,先以白虎凉金泻热,滋水涤烦。”素体阳虚之人患渴证,为太阳入太***之证;中焦湿盛致渴,宜五苓散。五苓散证,阳虚渴旺而有表寒者,宜加麻黄或苏叶(其实就是小青龙汤了。小青龙有“或渴”之症;而湿盛者,有“加茯苓”之化裁。后文“太阳风寒五苓散证”导语中,先生明示:“太阳表证未解,而里有水气,小青龙、五苓散皆解表泻水之剂。”表有寒邪用青龙;表有风邪用五苓)。


[1] 《伤寒说意·卷一·太阳经·太阳风寒白虎汤证》:“此宜白虎早清金燥,莫使燥气传腑致用承气。”是白虎乃肺经燥证之药,而非阳明胃腑之药也明矣。笔者注。

温馨提示:
1. CAEIE文学网仅提供《伤寒论第350条》全文中的部分公开内容,版权归原著者或相关公司所有。
2. 以上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免费公开的渠道,若文章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通知我们立即删除。
3. 当前页面地址:https://www.caeie.org/doc/df27d9e2a7089b81.html 复制内容请保留相关链接。